田洪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黔东南州农副产品销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农副产品销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与州农业农村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会商,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初见雏形
为做好“土特产”文章,我州围绕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实施中药材、油茶、茶叶、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稻渔综合种养“6个100万”提升工程和生态畜牧业,推进优势单品规模化突破。全州确定了“6个100万”提升工程和肉牛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两茶、一果、一药、一菌”不断持续壮大,精品水果种植总面积、产量、产值均名列全省前列,加工链条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稳步增长,太子参、钩藤等优势重点品种在育苗、生产、加工和技术储备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培育了黄平、黎平、剑河、施秉4个10万亩以上种植大县。
2020-2023年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名称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
面积 (存栏) |
产量 (出栏) |
面积 (存栏) |
产量 (出栏) |
面积 (存栏) |
产量 (出栏) |
面积 (存栏) |
产量 (出栏) | |
蔬菜 |
239.98 |
314.67 |
243.34 |
355.76 |
241.59 |
375.47 |
248.48 |
402.61 |
食用菌 |
6.28 |
19.34 |
6.9 |
25.67 |
7.14 |
25.16 |
6.38 |
20.01 |
中药材 |
109.5 |
34.12 |
118 |
39.28 |
128.72 |
46.82 |
134.9 |
50.1 |
茶叶 |
64.49 |
2.66 |
65.85 |
2.85 |
67.04 |
3.07 |
68.54 |
3.19 |
精品水果 |
124.59 |
95.5 |
138.88 |
123.65 |
143.92 |
130.74 |
142.05 |
129.32 |
生猪 |
103.95 |
114.92 |
122.52 |
131.36 |
125.05 |
142.54 |
171.37 |
231.8 |
牛羊 |
52.14 |
20 |
50.05 |
22.39 |
50.85 |
19.29 |
84.14 |
44.8 |
生态家禽 |
1339.9 |
1787 |
1258 |
1866.2 |
1354.9 |
1964.1 |
1750.43 |
2180.62 |
生态渔业 |
119.39 |
3.26 |
125.23 |
3.48 |
134.37 |
3.7 |
137.47 |
3.97 |
特色林业 |
158.24 |
10.76 |
189.10 |
13.92 |
204.72 |
21.26 |
133.68 |
单位:万亩、万头、万羽、万吨
二、打造地方区域公用品牌,提升“苗侗山珍”知名度和影响力
1.畅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围绕国发〔2022〕2 号文件“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和黔府发〔2022〕7 号“桥头堡”文件“提升‘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抓好“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农特产品产销对接。2023年以来,先后组织439家(次)“苗侗山珍”农特产品企业赴广州佛山、深圳、杭州等地参加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暨第六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2024中国(杭州)食品电商博览会、第三届广州乡村振兴(名品)展览会等农特产品展销招商推介。其中: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暨第六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参展企业85家。重点展示和销售黔东南蓝莓酒、茶叶、中药材等100余种优势农特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我州优质农业产品市场影响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全州特色食品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对外展示窗口。二是充分利用“村超”“村BA”赛事流量赋能“苗侗山珍”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支持榕江、台江两地开发赛事系列产品、打造“村超”“村BA”电商运营体系、打造“村超”“村BA”集市IP、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搭建“看村超游贵州”和“村BA发源地”平台提供“吃、住、游、购、娱”一站式服务,组织近200家企业入驻“看村超游贵州”平台,上架农特产品200余款,在抖音“村超”专营店上架产品56款、在“村超甄选”上架产品28款,同步推进全网主流线上平台“村超”专营店搭建。台江县新建电商直播间15个,预计6月16日投入使用,并在抖音、淘宝平台开设线上“村BA”专营店铺。2024年1-4月,全州网络零售额实现10.1亿元,同比增速4.78%。全州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6.2%、10.0%、1.3%、10.9%。
2.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一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工作成效进一步突显。目前,全州有15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其中:苗侗山珍、黔东南小香鸡、麻江蓝莓、三穗鸭、黄平黄牛、剑河白香猪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首批贵州省农业品牌目录;“黔东南小香鸡”被列为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麻江蓝莓、三穗鸭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麻江蓝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公益宣展典型案例;“苗侗山珍”连续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二是农业品牌培育项目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以来,积极申请省级农业品牌培育项目补助,获得省级财政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用于农业品牌培育)资金共169万元。其中成功申报获批“苗侗山珍”、“施秉太子参”2个团体标准示范项目补助各5万元;获得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制定补助共14万元;申报获批麻江蓝莓麻小莓鲜果礼盒包装项目、村超系列农业品牌包装创新项目、鲤吻香米优质大米食品包装项目3项补助各10万元;贵州从江真尊实业有限公司等7个主体获得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获补助共15万元;麻江蓝莓、三穗鸭农业品牌精品培育项目资金各50万元。三是“苗侗山珍”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3年吸纳“苗侗山珍”会员单位24家,其中生产企业22家,流通企业2家,会员数量达到192家,并为会员提供“四化”基金申报方案和“桥头堡壹号基金”方案。授权挂牌“苗侗山珍”核心基地和示范基地8个、授权州内外实体门店共25家、线上商城3个、授权产品43款,授权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协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承检机构。
三、紧扣“百亿级产业”发展目标,推进我州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州将特色食品产业作为全州“5+N”主导产业中的优势产业,紧扣“百亿级产业”发展目标,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以“扩存量、引增量、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重点推进酸汤、茶叶、蓝莓、百香果等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一是做好酸汤产业规模化水平提升,打造以酸制食品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擦亮“凯里酸汤”品牌。二是巩固好雷山国家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统筹推进雷山、黎平、丹寨等茶产业基地提升、结构调整、加工升级、市场开拓、质量安全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培育“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下的“雷公山银球茶”“黎平茶”区域品牌,打造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茶叶品牌。三是充分发挥我州蓝莓产业现有优势,突出“加工为主、鲜食为辅的产业发展定位”,以推进单品规模化种植,开展基地产量和产值“双提升”提质改造以及建立“三大中心”为突破,全面构建蓝莓产业现代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经营体系,夯实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将黔东南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蓝莓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最大的蓝莓加工原料交易中心、首个蓝莓产品交易数字化信息发布中心,打造蓝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四是充分发挥百香特色资源优势,以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百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为目标,构造“育”“产”“储”“加”“销”“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百香果体系。2023年,特色食品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以上。2024年,力争特色食品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2025年,力争特色食品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
四、深化对口消费协作,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效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及《贵州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粤黔两省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12号)和《“十四五”时期粤黔东西部协作协议》《佛山市人民政府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等文件精神。我州积极对接佛山市人民政府,就东西部协作工作进行充分沟通,2024年5月24日印发了《2024佛山市·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工作计划》,深化消费协作。一是建设农产品保供基地。2024年新增粤港澳“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圳品”各5个以上,积极引进大湾区农业龙头企业,打通绿色优质农产品专供渠道,助力“黎从榕”打造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物流平台,持续发挥结对帮扶县农特产品展销门店市场拓展作用。落实佛山预算单位食堂采购和工会采购政策,工会系统采购黔东南州农特产品总额不少于1000万元。积极开展产销对接、直播带货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合作渠道,培育壮大“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全年采购和销售黔东南州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不少于上一年度完成数。二是建设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后花园”为目标,引导广东市场主体积极参加黔东南州旅游开发和康旅产业服务,合作开展“佛黔一家亲,携手幸福行”、“村BA”篮球赛、“村超”足球赛、龙舟竞渡、环雷公山马拉松、万人游黔东南、采风创作等文旅活动。面向大湾区市场,对广东旅行社组织游客到黔东南旅游消费给予一定补贴。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聚焦“一县一业”“多县一带”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用好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深化东西部消费协作对接,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作用,全力助推黔东南州农副产品销售步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黔东南州商务局
2024年6月20日
(附注:公开)
(联系人:王在博,联系电话:0855-840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