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州酒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酒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找准市场路径拓展,寻找新的消费空间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24年8月,州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落实<贵州省“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实施方案>若干措施的通知》,通过白酒、果酒与我州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地道风味美食等深度融合,构建消费市场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一是打造酒旅融合景区。在景区精准策划路线、推介“观光+美食+品酒”,多维度展我州独特民族文化风情,推动名优白酒进景区,在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等州内“8+2"重点景区内或周边布局品酒、调酒、酒文化展示体验店等业态,借助苗侗民族文化展演和民族节庆活动,丰富消费场景,常态化开展酒旅文化活动,在景区周边推选一批优质酒店、民宿和特色餐饮店,为游客提供贵州名优酱酒品鉴体店。二是布局美酒美食街区。聚焦“超经济”流量赋能,通过“村超”“村BA”赋能美酒美食街区,真正让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在村超“超嗨市集”、民族团结小吃街(西江苗界商业街)、村BA“深山集市”、丹寨万达小镇步行街、镇远古城步行街等重要街区,统筹规划布局美酒餐饮服务,将青酒等州内名优白酒与文体旅商新型消费场景紧密融合,布局白酒体验店、展示馆、综合店等,联动名优小吃、特色餐饮、休闲轻食以及火锅、烧烤等链接,丰富美酒美食街区白酒业态,让牛瘪、羊瘪、酸汤鱼、酸汤牛肉、卷粉等本地特色与白酒融合,促进酒菜联动;通过举办美酒美食文化节、品酒活动、达人探店等来塑造专属品牌“IP”,大量“引流”。三是培育星级白酒体验酒店。培育剑河仰阿莎国际酒店、贵州文旅嘉途酒店等创建五星级酒店,引导发展成为白酒交流展示品鉴平台,组织白酒交流品鉴活动,争取优质白酒配额。
(二)关于突出特色窑藏工艺,打造新的消费产品
一是强化白酒生产企业监管。市监部门牵头对全州的白酒生产企业、小作坊、流通领域实施全覆盖的抽查,从源头把关,严格控制不合格酒类产品流入市场,自2019年以来,全州酒类市场共计抽检酒类产品2494个样,合格率为98.4%。二是加快推动酒企升级改造。积极组织州内酒类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2024年已加快推进贵州黄窖新建年14800吨酱香白酒、贵州九茅新建年14000吨酱香白酒等白酒产业等项目7个,总投资20.76亿元,其中贵州青酒老厂区酱香型白酒生产建设、贵州大歌酒业米酱型白酒生产车间建设等4个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为我州白酒产业发展增添动力。三是强化酒类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开展白酒产业招商工作。2022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进、服务指导等,促成6家酒类市场主体取得白酒生产许可证,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我州白酒产业“一图三清单”,滚动更新重点在谈项目和拟招企业。2024年,引进四川酱都酒业、贵州中浙酒业等重点白酒企业11家。围绕白酒产业发展需求,指导黄平县打造规划2600亩白酒产业园,引进白酒配套基础设施企业6家,园区白酒产业链企业已达14家。2025年至今,指导帮扶15家酒类市场主体获得酒类加工小作坊证,1家获得酒类生产许可证。
(三)关于把握价格趋势策略,适应新的消费发展
一是开展白酒质量提升行动。注重白酒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对全州白酒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等级评定,根据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其中,A级3家、B级5家、C级1家。截至目前,我州辖区内现有白酒生产企业9家,有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186家。二是积极搭建促销平台。组织青酒等州内酒企参加各类全国性展销展会,吸引全国客商,促进产销对接、技术交流,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2023年9月,组织贵州青酒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开幕式集中签约仪式,与贵州诚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2亿元意向订单。2024年,组织贵州青酒、从江西部壮族煨窖制酒有限责任公司等酒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贵州)酒博会,带动企业销售8万余元,与客商达成60万元意向订单。
(四)关于加强政府有效支持,提升新的消费场景
一是培育发展特色酒企酒庄。加大培育力度,借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洞藏酿酒工艺文化资源等,联动州工信、文旅、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充分发挥行业资源,积极搭建渠道平台,在金融政策、宣传推介、土地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贵州青酒、黎平承德酒业、黄平黄窖酒、丹寨茅台生态农业等打造示范性酒企或酒庄,满足游客感受青酒文化、果酒、包谷酒等内涵,加快建设成为集游览、娱乐、体验、采购等功能为一体的酒旅综合体。二是依托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鼓励贵州青酒、黄窖酒、承德包谷酒、凯缘春、麻江蓝瑞农业等州内重点酒企用好线上各大平台,其中,凯缘春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青酒、蓝莓酒等白酒、果酒和相关酒类产品入驻淘宝、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三是加快推动州内县市营销点建设。州、县商务协同支持地方特色酒在各县市建设旗舰店、专卖店、体验店等,提升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特别是持续推动青酒黔东南“大本营”营销体系建设,按照“125”工作要求,促成青酒与天柱、榕江、台江、岑巩、雷山县经销商达成合作,目前全州已建成青酒体验馆10个。
再次感谢王丹委员对我州酒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持续推进全州酒产业发展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我州酒产业蓬勃发展。
2025年6月27日
附注:公开
联系人:杨瑜 联系电话:0855-8224213